今年以来,
全省工业生产低位运行,部分重点行业、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持续低迷,
产能过剩、竞争加剧、要素趋紧、环境欠优、盈利偏低等问题比较突出。展望后期,
虽然工业下行压力仍然持续较大,但也应看到近期工业增速回升,
新兴优势行业、非公有制经济、小微型企业等增长比较强劲,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的良好势头。
全省上下应充分挖掘这些积极因素,努力发挥和凝聚各方稳增长力量,
全力确保下半年工业平稳运行。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增速低位运行
,
近期初显回升。
上半年
,
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幅比1—5月高0.7个百分点
,
但比上年全年和同期仍分别回落1.9个和3.3个百分点,为近5年同期的最低水平
。
从各月增速走势看,近期全省工业生产初显回升
。
年初以来,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速
,
由2月份的8.5%逐月下滑至5月份的4.0%,但6月份增速出现回升
,
当月增长9.4%(主要受烟草制品行业生产增速大幅回升的影响),比5月份高5.4个百分点
,
为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二)利润增长好于全国
,
盈利水平仍然偏低。
1—5月
,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8%;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30.5亿元
,
增长7.0%(全国为下降0.8%),但增幅比1—4月回落0.8个百分点
。
从主要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375.1亿元
,
增长9.9%;国有企业利润61.8亿元
,
同比下降2.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42.8亿元
,
增长1.2%。从大类行业看
,
规模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有37个行业实现盈利,其中2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
从产业组织看,大型企业实现利润120.4亿元
,
同比下降5.6%;中型企业利润123.0亿元
,
增长3.9%;小微型企业利润287.1亿元
,
增长14.9%。从盈利水平看
,
1—5月,全省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45%
,
比一季度低0.22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92个百分点
,
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仍然偏弱。在主要行业中
,
石油加工、汽车、钢铁、有色、造纸、电子信息、农副食品、电气、专用设备等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在4%以下。
(三)景气指标整体比较低迷
,
部分指标出现好转。
当前需求增长乏力和产能过剩比较突出
,
工业品价格持续低位震荡。上半年
,
全省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0%,降幅与一季度持平
,
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别扩大1.41个和1.45个百分点。大类行业中
,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产品价格下降20.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1.7%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7.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均下降4.5%
。
在调查的148个中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产品价格降幅超过5%
。
从工业用电指标看,上半年
,
全省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0.5%,降幅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
而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别增长5.1%和2.9%。其中
,
6月份增长5.9%,扭转了此前连续两个月下降的局面
,
为年初以来单月最高增幅。工业用电量增长减弱
,
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运行景气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税收指标看
,
全省工业税收(国税)增长1.9%,增幅比上年同期和全年分别低0.6个和3.9个百分点
,
比一季度低0.7个百分点,但比1—5月高1.5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新兴优势行业保持较快增长
,
资源型行业持续低位运行。
上半年
,
全省规模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有34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
,
但有30个行业增幅同比放缓,整体运行比较疲软
。
从主要行业看:一是部分重点培育的新兴优势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成为工业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0.2%,医药制造业增长18.9%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3.5%,增幅明显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
,
三大行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工业的10.9%,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为20.8%
。
二是资源型、投资驱动型行业增长乏力,景气状况持续下滑
。
资源型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5%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0.7%。投资型行业中
,
以工程机械为主导的专用设备制造业,在同期负增长基础上继续下降1.5%
;
以水泥、建材为主导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3%,增幅为近年来首次低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
。
三是部分传统优势行业增长比较平稳,但增幅大多明显回落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2%,食品制造业增长11.6%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5%
,
四个行业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达35.0%,但除食品制造业外
,
其他3个行业的增幅同比均回落3个百分点左右及以上。此外
,
作为湖南具备较强比较优势的烟草制品业,受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
,
今年以来生产增速偏低,上半年仅增长2.0%
,
且月度间波动较大,6月份在5月份同比下降基础上大幅增长33.6%
,
对当月全省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为13.2%,比上月提升22.5个百分点。
(二)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平稳
,
国有经济运行比较低迷。
上半年
,
全省规模工业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增幅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
增加值总量占全省规模工业的73.1%,比同期高1.6个百分点
。
其中,6月份增长10.2%
,
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占主导的股份制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累计分别增长8.6%和8.3%
,
其生产运行均好于全部规模工业。国有经济运行比较低迷
。
全省规模工业国有企业增加值仅增长2.7%,增幅低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5.0个百分点
,
比非公有制经济低7.1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11.7%
,
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仅增长1.5%
,
集体企业则同比下降了10.6%。
(三)小微型企业增长较快
,
大中型企业增速偏低。
从生产看
,
上半年全省规模工业小微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增幅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
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长4.5%,增幅不但明显低于小微型企业
,
也低于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其中
,
大型企业仅增长3.7%,中型企业增长6.5%
。
从经营效益看,小微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87.1亿元
,
增长14.9%;大中型企业利润243.4亿元
,
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
,
大型企业利润下降5.6%,中型企业增长3.9%
。
从骨干企业看,上半年
,
同期工业总产值过10亿元的100家大中型企业总产值同比仅增长1.6%,其中有37家企业的总产值同比减少
,
包括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华菱湘钢、中石化巴陵公司、株冶集团、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和华菱衡管等在内的重点企业总产值均出现下降。
(四)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
产能过剩矛盾有所缓和。
一是制造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
上半年,规模工业制造业和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均增长8.2%
,
增幅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同时
,
原材料工业(6.5%)和采掘业(-7.6%)增幅均在规模工业平均水平以下。二是高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
规模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1%,增幅明显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
。
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等产业增幅均在25%以上
。
三是部分高耗能行业增长放缓。规模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7.8%
,
同比回落2.0个百分点。其中
,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幅均在3%以下。四是产业集聚发展持续推进
。
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9%,增幅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
其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9.4%。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
产能过剩矛盾有所缓和。6月份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显示
,
上半年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76.0%,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从市场环境看:
产能扩张型竞争向市场挤压型竞争转变
,
工业增长面临突围挑战。前些年
,
在经济高速增长以及高强度投资的推动下,我国工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快速扩张
,
工业经济在外部需求的强力拉动下呈产能扩张型增长的特征明显。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以及经济增速放缓
,
工业需求结构深刻变化,需求不足与产能结构性过剩并存
,
供大于求矛盾趋向突出,工业整体由产能扩张型竞争向市场挤压竞争转化
,
市场、产业环境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工业经济要实现企稳回升
,
基础在于市场需求的回暖,关键在于产能结构的调整
,
工业增长面临突破市场和产业发展新环境制约的挑战。从相关指标看
,
在需求方面,近期全国投资增速有所回稳
,
但同比仍然大幅回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保持基本平稳
,
但加快增长态势不明显。在市场方面
,
工业品生产者价格持续低位运行,1—5月全国工业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下跌4.6%
。
数据表明,需求增长仍显乏力
,
市场竞争仍在加剧,工业增长面临突围挑战的局面仍未缓和。
(二)从自身结构看:
资源型、传统型行业主导下的湖南工业转型升级步履艰难
。
近年来,在工业经济增速整体减缓的大背景下
,
随着需求结构和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工业行业间发展分化明显
,
符合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行业、高技术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增长速度较快
,
而部分资源型、传统型行业整体发展步履艰难,持续下行压力较大
。
在市场倒逼和主动作为因素影响下,湖南工业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改造
,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
,
非加工度工业(以资源型、传统型行业为主体)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仍然较高(约占65%),而高技术产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不足一成
,
湖南工业结构在整体上还不够优,综合竞争实力还比较弱
,
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深刻变化的要求。同时
,
湖南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受资金、技术、人力资源、产业基础环境等方面因素制约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紧跟市场结构转换的困难比较突出。
(三)从企业运营看:
生产要素配置趋紧与盈利能力下降并存
,
企业运营困难加剧。在资金配置方面
,
尽管当前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比较宽松,但资金流向实体企业的意愿不高
,
抽贷、压贷、停贷现象较多,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工业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
数据显示,1—5月
,
全省规模工业企业负债总计同比增长3.3%,比同期总资产增速低3.3个百分点
;
企业整体负债率为53.4%,同比降低1.7个百分点
,
比1—4月降低0.3个百分点,比1—3月降低1.4个百分点
,
间接说明资金增量投入主要源自企业自筹,外部融资力度减弱
。
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
企业招工难、员工队伍稳定难现象增多。在土地供给方面
,
区域间土地闲置和供地紧张共存,部分企业项目发展遭遇用地瓶颈
。
从企业经营效益情况看,在增收困难和成本控制压力增大的双重压力下
,
企业盈利增长难度加大,运营困难加剧
。
1—5月,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7.0%
,
增幅比一季度高0.3个百分点,但比1—4月低0.8个百分点
;
扣除主营业务活动之外的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后,1—5月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仅增长1.8%
,
比同口径的1—4月、1—3月增幅分别低0.7个和5.0个百分点。
(四)从发展环境看:“
掣肘”仍然较多
,
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水平的提升
,
以及简政放权等改革深化推进,企业普遍认同经济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
但部分企业也反映某些领域的服务和保障还有待改进加强。如:项目建设和土地供应方面的问题
,
部分建设项目立项批复后,土地供应批复进程较慢
,
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增加了企业人力、物力和精力等负担
;
企业应享受的增值税抵扣、出口退税等,有时未能及时拨付到位
,
加剧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事先承诺给企业应享受的政策优惠
,
如税收返还等未能全额及时兑现;地方的交通管制没能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需要
,
企业的货物运输受到困扰;环保服务不够到位
,
企业的技改和环保建设得不到及时有力的指导,企业对建设方向迷茫
,
影响建设进度和热情;部分地方运输、园区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配套等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
,
制约了企业发展。
四、下半年形势展望及措施建议
今年以来
,
国家持续加大稳增长的政策力度,尤其5月份开始
,
稳增长政策更是密集出台,从投资、消费和进出口等方面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
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实施,政策效应逐渐显现
,
下阶段我国经济走稳的基础将逐步夯实,增长步伐将更加坚定
。
展望下半年,湖南工业经济运行将随全国经济走势整体步入企稳回升的通道
,
运行态势有望好于上半年;但由于产业结构、产业素质等与全国存在差距
,
期间增长也将不可避免存在波动,回升力度也将呈偏弱态势
,
企业发展困难仍然突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
在国家稳增长政策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为推动全省工业实现稳步回升
,
提出五几点建议。
(一)抢抓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机遇
,
谋求发展新空间。
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发展机遇
,
以及当前国家稳增长的现实需要,围绕交通、民生等基建工程
,
进一步谋划和开辟一批新项目、大项目,努力确保投资强度进度
,
使全省更多的投资项目纳入全国工程包和“十三五”规划,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创造稳定的投资需求
。
同时,充分发挥产业比较优势
,
积极推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行业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提升湖南优势产业在全国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
提高区域竞争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
提升工业领域行政管理及政策的联动水平。
重点提高项目建设、项目用地审批的联动水平
,
努力推进审批两同时,确保及时供地
,
保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对工业用地的监管和用地规模的科学评估
,
提高用地效率,确保为工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用地支撑
。
进一步提高环保治理和相关政策的联动水平,从金融、土地、技改投入等方面
,
加大对环保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强化对环保建设项目的跟进服务和技术支持
,
提升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突出抓好产业发展规划及布局
,
提升承接产业转移水平。
各地应从本地企业、产业基础和实际需求出发
,
有针对性地完善本地区、本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
避免产业发展雷同和无序竞争,努力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条件
,
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
采取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以特招商等模式,把有利于促进本地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产业链拉长延伸的项目引进来
,
推动本地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四)充分发挥部门信息和桥梁作用
,
推动工业企业抱团发展。
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前景看好但发展缺乏资金
,
而一些有资金实力的大企业又苦于寻找转型发展切入点的现状,有关部门可以穿针引线
,
推进两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现对接发展
;
针对一些处在产业链中上游的企业(如有色冶炼企业),有向前、向后进行产业垂直整合的需求
,
各地应积极支持企业开展产业垂直整合,促进产业链延伸
,
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话语权
,
提高市场竞争力,壮大产业集群。
(五)深化帮扶服务
,
解决企业现实问题。
当前企业遇到的一些困难
,
仅靠企业自身难以解决,政府有关部门应以市场为导向
,
主动作为,积极服务
,
与企业同舟共济渡难关。加大调研力度
,
找准和掌握企业遇到的现实困难,深入落实帮扶政策
,
形成工作合力,统一组织解决
。
继续强化相关政策措施落地情况的督查督办,确保政策措施实施效果
。
积极听取企业相关建议,进一步改进工作
,
提高政府服务发展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