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4311230009/2019-00154 分 类:
-
发文机关:
发文日期: 2019-02-14 10:24 - 名称:
关于印发《双牌县阳明山管理局防控非洲猪瘟疫情 I级应急响应实施方案》的通知 - 文号:
双阳管发〔2019〕5号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
关于印发《双牌县阳明山管理局防控非洲猪瘟疫情
I级应急响应实施方案》的通知
局各科室,阳明山村委会,派出所,阳明山学校,生猪养殖户,餐饮经营户:
经局党委会同意,现将《阳明山管理局防控非洲猪瘟疫情I级应急响应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抓好落实,遵照执行。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
2019年2月14日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 2019年 2月14日印发
阳明山管理局防控非洲猪瘟疫情I级应急响应实施方案
一、总则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目前尚无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疫苗。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编制目的
为防范、控制和扑灭非洲猪瘟疫情,保障我区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湖南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湖南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3-2020年)》《湖南省防控非洲猪瘟疫情I级应急响应实施方案(试行)》、《双牌县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等法规和文件制定本方案。
3.工作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切实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阳明山管理局对本辖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坚持预防为主,贯彻“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控方针,实施“广排查、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置、全根除”的防控策略。
4.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阳明山突发非洲猪瘟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局级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
局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以下简称局防重指)为非洲猪瘟防控应急指挥机构,局党委书记廖杰任顾问,副书记、局长唐顺球任指挥长,副书记、纪委书记唐向阳任执行副指挥长,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谭莉,党委委员、宣统委员龚述理,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晓燕,局社会发展科科长陈克难任副指挥长。阳明山村委会、局动物防疫站、局执法大队、局社会发展科、局资源管理科、局资源管护站、林业服务中心、局财政所、局安监站、阳明山派出所、局科学技术科、局外宣办、阳明山学校等部门负责同志为主要成员单位。局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社会发展科(以下简称局防重指办)。陈克难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局动物防疫站长黄朝晖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局防重指办公室日常工作。
1.局防重指职责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阳明山管理局关于防控非洲猪瘟决策部署,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局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负责全局非洲猪瘟应急管理工作,研究制订我局非洲猪瘟防控政策,研究解决防控中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防治非洲猪瘟工作政策落实和任务完成情况。
2.局防重指办职责
在局防重指领导下负责日常工作,贯彻落实局防重指的工作安排部署;协调局防重指成员单位及时研究、处理或提出需跨部门合作解决的问题及意见建议;掌握汇总全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建议,为局防重指决策提供参考;统筹、协调、督促有关方面落实局防重指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要求;负责完成管理局和局防重指交办的其他事项。
3.局防重指成员部门职责
局动物防疫站负责牵头组织协调非洲猪瘟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扎实做好技术培训、疫情监测排查和应急处置等工作,依法加强生猪产地检疫、调运及屠宰监管,引导养殖场(户)和屠宰企业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强化防疫管理,组织做好防控宣传工作。
林业服务中心负责强化野外巡查巡护,加强对野猪人工繁育的监管,加强野猪异常死亡情况的巡查和报告,发现野猪异常死亡的,按规定立即采样送检,及时采取相关处置措施,并通报畜牧兽医部门,必要时对疫区野猪实施扑杀措施。
局执法大队负责冷链物流企业的监管,加强生猪产品调运环节监管,按照疫病防控工作的需要,及时关闭畜禽交易市场。配合省、市、县政府要求适时做好投放政府猪肉储备,确保市场供应稳定。负责集中交易(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肉制品生产企业和冷库的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对从定点屠宰场(点)采购猪肉等生猪产品,应当严格查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严厉打击从风险区采购、调运生猪产品和违法经营猪肉产品行为。严格执行“双告知”;对在动物疫病发生期间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依法加强监管。参与非洲猪瘟防控临时消毒检查站做好检查工作。
阳明山派出所负责做好疫区安全保卫、社会治安管理和口岸监督检查工作,配合做好疫情处置;依法加强有关案件的侦办,对恶意传播非洲猪瘟疫情的违法犯罪行为,一旦查实要依法严厉打击。参与非洲猪瘟防控临时消毒检查站做好检查工作。
局安监站负责参与非洲猪瘟防控临时消毒检查站,加强生猪及其产品运输车辆管理,共同做好查证索证工作,强化信息交流互通。
局科学技术科负责加强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场地选址及设施建设的规划和审批。
局社会发展科负责加强泔水和餐厨垃圾的投放、收运、处置等日常源头监管,建立泔水和餐厨垃圾全链条监管机制,严防泔水和餐厨垃圾流入养殖场(户)。负责配合畜牧兽医部门加强“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等知识宣传、解疑释惑,切实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局办公室负责落实动物防疫经费,根据防控需求,做好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发生疫情时,要足额保障扑杀、无害化处理、补偿等动物疫情应急处理所需经费。
局外宣办负责密切关注舆情动态,科学引导舆论,及时准确报道防控情况,防止恶意炒作。
(二)局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
管理局成立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指挥部(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成员单位,明确相关职责,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开展防控工作。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
1.全面开展疫情监测排查
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和省、市、县防重指部署,按照农业农村部《非洲猪瘟紧急排查方案》及本实施方案要求,对辖区内生猪养殖场(户)、屠宰场、猪产品交易市场、生猪产品冷藏(冻)仓库、无害化处理场所、肉制品经营和加工企业、餐饮企业等重点场所开展全面排查,局林业部门开展野外巡查巡护。及时准确掌握流行病学动态和疫情发生发展态势,并实行疫情排查“日报告”制度。发现不明原因生猪死亡、野猪异常死亡或从疫区和高风险区调运生猪及产品的,应立即限制移动,就地隔离,及时向局动物防疫站报告,由防疫站报县动物卫生部门按规范采集样品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检测。
2.疫病诊断
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发现不明原因生猪死亡、野猪异常死亡等情况,应及时向局动物防疫站报告。接到可疑疫情报告后,由防疫站报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按《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采集病料样品后,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经检测为非洲猪瘟疑似疫情的,立即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农业部根据确诊结果,认定并发布非洲猪瘟疫情。
3.疫情的报告
疫情报告要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动物疫情报告等有关工作的通知》和《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动物疫情报告等有关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执行。发现可疑疫情时,必须立即向局动物防疫站报告,也可直接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诊断,必要时可请省、市、县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机构派人协助进行诊断。认定为疑似疫情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疫情逐级报至省级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机构,并同时报县畜牧水产局,由畜牧水产局立即报县人民政府。
四、疫情响应
1.启动应急响应
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立即做出应急响应,按程序启动《双牌县阳明山管理局防控非洲猪瘟疫情I级应急响应实施方案》。
农业农村部(或省人民政府授权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疫情预警,全县立即启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日报告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和排查工作。
2.应急响应的终止
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县畜牧水产局对疫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按程序报批,由农业农村部发布疫情解除封锁信息。
五、疫情处置
(一)疑似疫情的应急处置
发生可疑疫情的,管理局要按照《非洲猪瘟可疑疫情应急处置指南》要求,对发病场点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严密开展临床监视,禁止易感动物、动物产品、饲料、垫料、粪便及有关物品移动。 对发病场点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每天消毒3~5次,直至疫情被排除,或确诊疫情解除封锁。 必要时,采取封锁、扑杀等措施。同时对发病场(户)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养殖场(户)按规范采样送省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机构进行检测。
(二)确诊疫情的应急处置
疫情确诊后,县畜牧水产局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调查疫源,同时向县人民政府提出封锁和启动应急响应的建议,县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决定并组织实施。
1.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q
疫点:发病猪所在的地点。相对独立的规模化养殖场(户),以病猪所在的场(户)为疫点;散养猪以病猪所在的自然村为疫点;放养猪以病猪所在的活动场地为疫点;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疫情的,以运载病猪的车、船、飞机等运载工具为疫点;在市场发生疫情的,以病猪所在市场为疫点;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生疫情的,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
疫区: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的区域。
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10公里的区域。如果受威胁区为野猪活动地区,受威胁区应扩展到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0公里的区域。
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时,应根据当地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人工屏障(道路、围栏等)、野猪分布情况,以及疫情追溯调查和风险分析结果,综合评估后划定。
2.封锁
疫情发生时,县畜牧水产局报请县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并由县人民政府依法发布封锁令。
跨行政区域发生疫情时,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人民政府共同对疫区实行封锁。必要时,上级人民政府可以责成下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
(1)封锁令的发布
疫情确诊后2小时内,县人民政府依法及时准确发布封锁令。封锁令内容包括封锁范围、封锁时间、封锁期间采取的措施、相关部门职责等。封锁令纸张大小600mm×800mm。
(2)疫点、疫区采取的措施
——扑杀。辖区政府依法立即组织扑杀和销毁疫点内的所有猪只。
——深埋。对病死猪、被扑杀猪及其产品和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饲料、垫料、粪污等一律深埋处理。掩埋地点由当地环保部门参与选定。深埋坑底应高出地下水位1.5m以上,要防渗、防漏;坑底洒一层厚度为 2-5cm 的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药;将动物尸体及相关动物产品投入坑内,最上层距离地表1.5m 以上;覆盖距地表20-30cm、厚度不少于1-1.2m的覆土;深埋坑周边拉上警戒线,插上“无害化处理点”警示牌。
——消毒。对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及周边场地进行严格消毒。消毒前必须清除交通工具、用具表面有机物、污染物等,猪舍和环境必须清扫后,用水冲洗,再进行消毒。要重点消毒车轮和其他与地面接触的部位。消毒药选用10%的苯及苯酚、去污剂、次氯酸、碱类及戊二醛等,疫点每天消毒3-5次,连续7天,之后每天消毒1次,持续消毒15天。
——设卡。在所有进出疫区的路口,要设立检查站,搭建临时简易帐篷,悬挂“非洲猪瘟防控临时检查消毒站”标牌,在醒目位置张贴封锁令和告示牌,按路面宽度铺设不少于6米长的双层麻袋,喷洒消毒药并保持湿润。24小时保持公安、交通、畜牧兽医联合执勤,对过往人员、车辆进行严格消毒,检查从疫区出来的车辆,严防从疫区流出生猪及生猪产品。对进入疫点人员,要穿戴防护服,出来时,要严格消毒,防护服、胶鞋等不得带出疫区。
(3)受威胁区采取的措施
对受威胁区的养殖情况全面摸排、登记、造册,加强监控,实行养殖场日报告制度。对规模养殖场全面开展一次大清洗,大消毒,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关闭生猪交易市场和定点屠宰场,禁止易感动物出入和相关产品调出。
(4)野生动物和虫媒控制
局动物防疫站协调县林业部门对疫区、受威胁区及周边地区野猪分布状况进行调查和监测,定期相互通报有关信息。养殖场户要采取措施避免家猪与野猪接触。在钝缘软蜱分布地区,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的养猪场(户)应采取杀灭钝缘软蜱等虫媒控制措施,局动物防疫站协助县畜牧水产局要加强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
(5)疫情跟踪与溯源
对疫情发生前30天内以及疫情发生后采取隔离措施前,从疫点输出的易感动物、相关产品、运输车辆及密切接触人员的去向进行跟踪调查,对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养殖场户进行采样检测,分析评估疫情扩散风险。
对疫情发生前30天内,引入疫点的所有易感动物、相关产品及运输工具进行溯源性调查,对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养殖场户进行采样检测,分析疫情来源。
(6)解除封锁
疫点和疫区应扑杀范围内所有猪,并按规定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6周后,县畜牧水产局对疫情控制情况开展评估,评估合格后,向县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由县人民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并通报毗邻地区和有关部门。解除封锁后,疫点和疫区应扑杀范围内应至少空栏6个月。
六、流通监管
1.设立临时消毒检查站。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边境要道、交通干道设立非洲猪瘟临时消毒检查站,由县畜牧兽医、公安、交通、食药工质等部门派出人员开展联合检查,实行24小时联合值守检查工作机制,检查通行我县高速公路、边境要道、交通干道运输生猪及其产品(包括鲜、冻猪肉和鲜、冻猪副产品)的车辆,做好运输车辆的清洗消毒工作。
2.强化辖区生猪及其产品流通监管。辖区生猪产品调运在按照农业农村部规定基础上,严格实行点对点发运,强化进出消毒措施。
七、严格泔水管理
根据《湖南省防控非洲猪瘟疫情I级应急响应实施方案》规定,我省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全省立即禁止泔水和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畜牧兽医、城管、食药工质等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全面加强泔水和餐厨剩余物的源头和使用环节监管。
八、应急物资准备
管理局根据疫情形势必须采购防控急需物资,采购消毒药品不少于1吨、背负式消毒喷雾器不少于30台(套)、机动消毒喷雾机不少5台(套)、大型扑杀器不少于2台(套)、便携式动物扑杀器不少于5台(套)。购买充足的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鞋套、胶靴、隔离条带、警示标识牌(隔离标识、无害化处理标识)、照明灯、帐篷、麻袋等,保障应急处置需要。
九、责任落实及追究
1.落实防控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管理局对本辖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负总责。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事生猪饲养、屠宰、经营、运输和猪肉产品加工、冷储、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落实防控主体责任。
2.责任追究。对辖区内非洲猪瘟处置不力,造成疫情蔓延的追究属地管理责任,对政府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严肃问责。对因排查不到位、检疫隔山开证、临时消毒检查站形同虚设、泔水及餐厨剩余物监管不到位引发疫情的,对瞒报、谎报、迟报、漏报,或者阻碍他人报告疫情造成疫情扩散的,对贪污挪用防疫资金的,追究当事人和部门监管责任人的责任。对逃避检疫监管、私自收购宰杀病死猪、出售病死猪肉以及哄高物价、影响市场秩序的生产或经营者要依法依规进行严厉打击。
十、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对辖区内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负总责。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及时报请县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实施方案。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在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及时通报疫情形势和工作进展,及时调整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共同做好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2.物资保障。按照《双牌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规定,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包括诊断试剂、消毒药品及器械、封锁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
3.资金保障。要积极协调财政等部门将疫情监测、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杀虫灭源和人员防护等防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在非洲猪瘟控制、扑灭过程中强制扑杀的动物、销毁的动物产品,按照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助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4.技术保障。建立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应急专家组,由畜牧水产局、动物卫生监督所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本县范围内生猪非洲猪瘟疫情排查、流行病学调查及应急处置等技术指导。管理局动物防疫站负责做好生猪及其产品样品采集、运送、保存等工作。
5.信息保障。应急防控期间,局防指办实行信息日报告制度,防指办要指定专人每日收集、整理、汇总辖区内疫情排查、防控措施落实、生猪及产品供应等综合信息,并以书面形式逐级上报到省防指办。各地遇到重要情况应立即上报。
6.宣传教育。管理局要严格队伍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定期组织防控技术培训,重点加强病例发现、识别、报告、监测、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等有关培训工作。加强防疫宣传,通过多种媒体普及非洲猪瘟防控和应急处置知识,动员社会力量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十一、附则
1.本实施方案由局防重指办负责解释。
2.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3.本方案将根据上级政府及主管部门防控政策的调整进行
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