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县乡村振兴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分享到:
    • 索  引 号:4311230009/2018-00135 分       类:
    • 发文机关: 发文日期:2018-06-20 16:25
    • 名称:脱贫攻坚提质增效活动实施方案
    • 文号:
    脱贫攻坚提质增效活动实施方案

    全县脱贫攻坚提质增效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增强工作实效,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根据省、市扶贫工作暨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指出的问题以及省联点常态化督查、暗访交办的短板和不足,结合全县工作实际,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脱贫攻坚提质增效活动。

    一、目标任务

    以提升脱贫质量为核心,以完成年度任务为目标,集中一年时间,重点查摆和整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理论学习不深透、基础工作不扎实、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深入、产业发展可持续性不强、统筹平衡差异大、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够、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欠规范、激发内生动力效果不明显、涉贫信访舆情处置质量不高等十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动全县脱贫攻坚战役从“坚决打赢”向“全面打好”转变,确保全县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提升。

    二、突出问题

    1.理论学习不深透。思想认识不到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精准扶贫脱贫战略思想一知半解,学之不深、悟之不透、落实不力;对脱贫攻坚认识不足,政治站位不高,政策知晓率不高。

    2.基础工作不扎实。存在识别不准、优亲厚友、错退、漏评以及已认定脱贫的对象未达到“三保障”标准等问题;简单发钱发物、包办代替甚至强制命令脱贫;建档立卡信息、数据不精准。

    3.政策落实不到位。扶贫政策知晓率低,政策标准把握不严不准,乡镇、村干部、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一问三不知”,“政策明白卡”未入账记录等。一些地方在贯彻执行上搞变通、打折扣,或吊高胃口,或降低标准,或人为扩面提标。

    4.工作作风不深入。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落实“三走访三签字”走过场,驻村帮扶存在“走读”现象,驻村不住村,走而不访,访而不帮,帮扶措施千篇一律,未因村因户因人施策。

    5.产业发展可持续性不强。抓产业促就业稳收入力度不够,层次较低,方式简单,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不紧密、机制不健全,贫困人口参与度不高。

    6.统筹平衡差异大。政策差异化凸现,群众攀比现象突出。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不平衡,统筹不力,脱贫攻坚成果惠及不均衡。

    7.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村支“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合村不合心,党员干部“双带”(带头脱贫致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弱,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执行不到位,村级集体经济单一依靠光伏发电。

    8.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欠规范。资金投入与攻坚任务不匹配,“趴帐”现象比较突出,资金使用、项目监管不严,资金项目信息进入“互联网+监督”平台不彻底,公开公示公告制度执行不力。

    9.激发内生动力效果不明显。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不紧密,群众自主脱贫、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不补不干,不奖不干,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道德风险显现,一些有赡养能力的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或通过分户拆户方式变相赚取政府救济。

    10.涉贫信访舆情处置质量不高。对信访舆情处置工作,部门、乡镇、村在思想认识、领导重视、力量配备、机制完善、督查督办、责任落实等方面有差距,没有真正把信访和舆情处置工作要求落细落实。没有把群众情绪疏导工作摆到重要位置,非贫困村、非贫困人口存在攀比心理。涉贫信访处置质量不高,反馈不及时,实地核实处理力度不大,重复信访多。

    三、整改措施

    (一)着力解决理论学习不深透的问题

    1.加强理论学习。将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纳入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记录、有台账、有效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年分别不低于8次、各乡镇(管理局)党委每月不低于1次学习研讨,各部门党组(党委)每年不少于6次专题学习,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每月要将之列入“三会一课”范畴。(责任单位:乡镇(管理局)党委,各部门党组(党委))

    2.组织干部轮训。制定扶贫干部轮训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培训,重点突出对驻村帮扶干部、结对帮扶干部和县、乡镇(管理局)、贫困村等基层一线扶贫干部的培训,年内完成全县扶贫干部轮训。(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驻村办,各乡镇(管理局)

    3.强化理论宣传。县主流媒体开辟专栏专版。各级各部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村入户宣讲。在公共场所和相对固定醒目的位置设立永久性宣传标牌,全县不少于30块;各乡镇(管理局)、村开设宣传栏,乡镇(管理局)驻地悬挂标语不少于5条,贫困村不少于8条。宣传标语规范张贴悬挂,不能破坏农村环境。(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各乡镇(管理局))

    (二)着力解决基础工作不扎实的问题

    1.完善精准识别退出机制。扎实开展“深入贫困村、走访贫困户” “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活动,按照“分户甄别、分类处理”的原则,继续清理“四类对象”,对“五类人员”按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对2014年以来的已脱贫人口、已出列村,对照脱贫标准和退出程序逐户逐村核查,对于脱贫不稳定、有可能会返贫的脱贫户和脱贫程序不规范的,加大帮扶和整改力度,巩固脱贫成果。(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驻村办,各驻村帮扶工作队)

    2.落实精准帮扶措施。根据致贫原因,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分类梳理,找准帮扶措施,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贫困户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培训、金融支持、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既帮其需、救其急,又扶其所长。(责任单位:各行业扶贫部门,各驻村帮扶工作队)

    3.加强数据共享。健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以推动任务落实为目标,扶贫与教育、住建、卫计、人社、发改等行业部门及时做好数据对接、共享,定期更新完善贫困对象信息和相关数据(责任单位: 县扶贫办,县电子政务中心,各行业部门,各乡镇(管理局))

    (三)着力解决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1.宣传到人。突出解决政策知晓率层层递减的问题,乡镇驻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加强指导,把政策宣传下沉到村民小组,覆盖到每个农户。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以会代训,集中所有群众,定期学习党政方针、扶贫政策、村规民约、乡风民俗、知识技能。以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扶贫政策,确保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得实惠。印发政策年历挂图、政策口袋书、告知书,全面推行精准扶贫政策“明白卡”,做到人手“一策一书一卡”,政策知晓率不低于95%。(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县驻村办,各乡镇(管理局))

    2.落实到户。坚持精准施策、因户施法,对标自查和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雨露计划、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方面的政策,将每户的走访记录、政策落实明细情况上墙,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各行业部门,各乡镇(管理局))

    3.问责到底。坚持较真碰硬,加强督查巡察,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策落实中标准不严格、对象不精准、缩小版的“大水漫灌”、效果不佳等问题。对背离政策红线要求、擅自作主变通执行、整改不力的,严格追责问责到底,决不姑息不迁就。(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察委),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

    (四)着力解决作风不深入的问题

    1.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上率下、标本兼治,集中力量解决脱贫攻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并持续发力,建立长效机制,将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全过程,用作风建设的成果促进各项扶贫政策举措的落实,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察委),县扶贫办,各行业扶贫部门,各乡镇,驻村帮扶工作队)

    2.加强驻村帮扶队伍管理。派准派强驻村帮扶干部,把懂扶贫、作风硬、责任心强的优秀干部派驻到贫困一线,实现贫困村、非贫困村“一村一队”全覆盖。要加强帮扶干部队伍的管理,后盾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深入帮扶村不少于1次,扶贫分管领导每月深入帮扶村不少于1次,结对帮扶责任人每月到贫困户家走访及落实措施不少于1次,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强化驻村帮扶工作督查,对驻村帮扶作风不实、履职不力的驻村干部,立即召回,问题严重的,对驻村干部和派出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追责。(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察委),县扶贫办)

    3.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进扶贫调研方式,力戒形式主义,注重发现并解决问题。对只走不访、只看不问、调研排查走过场的要严肃问责。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规范填表报数。提高督查巡察实效,按照“四不两直”要求,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开展督促检查。(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察委),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各乡镇(管理局))

    (五)着力解决产业发展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

    1.发展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多形式、多元化发展扶贫产业,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宜商则商,每个贫困村不少于一个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5万元。(责任单位:县农业委,县科商粮经信委,县旅发委,县扶贫办、县林业局、县畜牧水产局)

    2.扩大就业。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扩大就业的若干政策》10条政策,确保每个贫困户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的人口至少有1人就业。开发护林员、保洁员、治安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重点面向贫困人口。研究出台优惠措施,大力推广扶贫车间模式。做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文章,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就业创业。组织开展“订单式”“两后生”培训。发挥好企业主、工商户引领作用,推进转移就业。(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工业园管委会、县农业委、县工商联,县科商粮经信委,县林业局)

    3.结牢利益联结机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用于扶贫产业,贫困户在企业利益分配机制上占比不低于10%,对稳定吸纳当地劳动力且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占比15%以上的企业,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10条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拿出奖补方案,予以财税支持。(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科商粮经信委,县人社局)

    4.融入金融“活水”。坚持“户贷户用”的小额信贷模式,化解防范信贷风险,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度,强化资金使用效益。完成年度金融扶贫信贷任务。(责任单位:县金融办,县农商行,县扶贫办)

    (六)着力解决统筹平衡差异大的问题

    1.打好“组合拳”。加强扶贫政策特惠性的宣传解释工作,疏导群众情绪,确保群众的满意度不低于95%。确保“两卡两折”发放到位,杜绝“明白卡”不明白的现象出现。统筹抓好交通、用电、饮水、通讯、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惠及广大群众。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三保障”政策不扩面、不提标。(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各行业扶贫部门

    2.均衡受益面。对非贫困户的实际困难给予合理救济,探索建立公益性基金,完善村规民约,解决好群众所需所盼。(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各行业扶贫部门)

    3.平衡发展。在抓好贫困村的同时,统筹抓好非贫困村的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发展。(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各乡镇)

    (七)着力解决基层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

    1.优化班子功能。贫困村“五化”建设全面推进,村“两委”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贫困村运转经费和村干部基本报酬落实到位;活动场所使用达到要求。以乡镇(管理局)为单位,逐村摸排、逐人“过筛子”,分析研判,制定工作方案,对带富能力不强、不能胜任脱贫攻坚工作、群众反映强烈的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抓紧调整,本村没有合适人选的,从外面选派,在9月底前全部调整到位。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年底前全部建立起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对排查出来的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包村部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把整顿工作作为一项重点任务,不提升不脱钩,确保当年排查出来的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整顿到位。(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县驻村办,各乡镇(管理局)

    2.提升治理能力。落实“四议两公开”、村务公开、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和便民服务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突出加强对扶贫领域民生事项的民主监督。持续开展“村霸”专项整治,配合做好新一轮扫黑除恶行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村民议事协调机构,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级自我管理,教育引导群众抵制各种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发挥脱贫攻坚“村为主”作用。(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民政局,县驻村办,各乡镇(管理局)

    3.发挥党员作用。每个贫困村都要有党员致富带头人,鼓励支持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每个贫困村由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至少3个以上。落实党员积分管理等制度,把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表现纳入积分管理重要内容。优化贫困村党员结构,每个贫困村每年至少培养1名入党积极分子,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年轻党员。(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驻村办,各乡镇(管理局)

    4.壮大集体经济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产业发展途径,拓展“小微企业进贫困村”做法,强化村党组织对各种新型经营主体的领导,推行“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乡镇(管理局)为单位,一个村一个村分析研究,制定除光伏产业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委,县驻村办,各乡镇(管理局)

    (八)着力解决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欠规范的问题

    1.建好脱贫攻坚项目库。按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扶贫项目全部纳入项目库,未进入项目库的项目不安排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责任单位:县扶贫办,各乡镇(管理局))

    2.严格执行公开公示公告制。落实扶贫资金项目“两个一律”要求,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示公告,所有扶贫项目资金全部纳入“互联网+监督”平台,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扎紧制度的笼子。(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察委),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各乡镇(管理局))

    3.强化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扶贫资金和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和审计,组织开展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绩效评估,对不按规定期限分配拨付资金、资金滞留“趴账”的,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扶贫领域腐败的人和事,从严从重从快查处。(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察委),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扶贫办)

    (九)着力解决激发内生动力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1.健全激励机制。按照“不干不补、小干小补、大干大补”思路,建立健全生产奖补、以工代赈、劳务奖补等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积极性、创造性。(责任单位:县农业委,县扶贫办)

    2.倡导文明新风。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创办“农民夜校”“文明讲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导勤俭办事、杜绝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提高村民的自我约束能力;树立良好的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老人的义务和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各乡镇(管理局))

    3.抓好典型引导。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推行祁阳“四扶四建”等创新模式,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大力宣传勤劳致富、“我脱贫我光荣”的先进典型,曝光一批等靠要思想严重、懒惰、不孝敬父母的负面典型。(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

    4.全面推进社会扶贫。开展“十百千万”行动,引进十家大型企业,引入百家合作组织,引导千名创业能人,引领万名贫困对象,实现联村、联户,共建共享。推进中国社会扶贫网子门户网站建设,探索实施积分捐赠扶贫试点项目,围绕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需求,策划推出简便灵活的精品众筹项目,构建众筹、众扶、众包、众创的“互联网+”社会扶贫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县委统战部,团县委,各乡镇(管理局))

    5.实施“万企帮万村”。开展“三百行动”,落实百企联百村、百侨联百户、百员联万家。引导民营企业在贫困村投资兴业、建立基地,通过村企共建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发挥统一战线、群团组织联系广泛的优势和作用,引导各民主党派、海外人士捐资捐物,参与脱贫攻坚。(责任单位: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团县委、县妇联)

    (十)着力解决信访舆情处置质量不高的问题

    1.健全工作机制。各乡镇(管理局)、相关行业部门成立专门班子负责涉贫信访舆情处置工作,加强对信访舆情的处置、督办、核查。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处置流程、办理时限、问责方式,做到机制健全、反应迅速、处置有效。各级领导带头到一线处置和化解涉贫信访舆情,实行包案化解机制。加强监测引导,压实部门舆情管控责任。(责任单位:县委督查室,县委巡察办,县网信办,县信访局,县扶贫办,各乡镇(管理局),各行业部门)

    2.高质量处置回应群众信访诉求。乡镇(管理局)切实抓好涉贫信访件的核实处置,县委督查室、县扶贫办随机抽查核查。对处理结果要及时反馈给信访人,做好群众情绪疏导工作。对动态调整清理出去的对象,乡镇(管理局)上门做好解释工作,防止重信重访。切实加强涉贫信访舆情的处置力度,涉贫信访总量在全市排位上实现既定年度目标。(责任单位:县委督查室,县委巡察办,县网信办,县信访局,县扶贫办,各乡镇(管理局),各行业部门)

    3.严肃问责追责。对涉贫信访舆情处置情况,实行定期通报制度,加大对各乡镇(管理局)增量上的考核,实行约谈、预约谈。对处置不力、失职渎职、作风不实的干部严肃处理、问责。(责任单位:县纪委(监察委),县委督查室,县网信办,县信访局,县扶贫办)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脱贫攻坚提质增效活动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苏小康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肖质彬为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张跃斌、副县长蒋爱先为执行副组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唐冬华、县政协主席唐冬华、其他县委常委及副县长任副组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扶贫办,负责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等日常工作。各乡镇(管理局)、行业扶贫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按照“全覆盖、不漏项”的要求,深入全面查找问题短板,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确保活动任务全面完成。各乡镇(管理局)、各行业部门的实施方案,于5月15日前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严肃工作纪律。以最严的标准、最硬的措施、最铁的纪律、最强的力量来开展“提质增效”活动,严禁走过场、做表面文章。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整改不达标不销号,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强化督促检查。各行业扶贫部门、各乡镇(管理局)要加强调度,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建立工作台帐,每月底将“提质增效”活动开展情况报县扶贫办。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对各乡镇(管理局)、各行业扶贫部门“提质增效”活动实施情况每季度进行考核评估;对活动开展不力、效果不好的,给予通报批评。

    (四)注重宣传引导。县主要媒体开设专栏,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提质增效活动的进展和成效,宣传先进典型,加强正面引导,为“提质增效”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