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县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财政信息 > 财政预决算
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
  • 发布时间:2016-09-09 09:38
  • 来源: 县财政局
  • 发布机构:
  • 字体【      】
    一、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实事求是,砥砺奋进,圆满完成了县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公共财政预算方面:全县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0182万元,为预算的100.6%,同比下降17.84%。其中,地方收入16618万元,为预算的103.98%;上划中央收入10890万元,为预算的95.83%;上划省级收入2674万元,为预算的100.68%。全县公共财政支出完成89906万元,同比增加710万元,增长0.8%。其中,县本级支出 42070万元,上级追加支出47836万元。
    初步测算,2013年地方收入1661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1939万元,地方债券转贷收入1800万元,上年结余144万元,收入总计90501万元;当年一般预算支出89906万元,上解支出514万元,支出合计9042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63万元,年终滚存结余81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590万元,为预算的73.07%,增长13.11%。上级补助基金收入5549万元,上年结转516万元,收入总计为11655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10888万元,为预算的70.86%,增长6.26%,上解支出29万元,支出总计10917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738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方面: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13458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6124万元,利息收入252万元,财政补贴收入 654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0万元,其他收入324万元,转移收入115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3753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12823万元,上解支出387万元,丧葬费支出320万元,其他支出213万元,转移支出9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净结余-294万元,年终滚存结余12753万元。
    部门预算方面:2013年,全县共编制部门预算163 个,各部门总收入50469万元,为预算50235万元的100.5%,其中:一般预算拨款42070万元,为预算的99.3%,政府性基金收入1313万元,为预算的106.5%,财政专户返还及其他收入2586万元,为预算的108%,上级补助收入4500万元,为预算的106.7%。各部门总支出49367万元,为预算51371万元的96.1 %,其中:基本支出37386万元,为预算的99.4%,项目支出11981万元,为预算的87.1%。收支两抵,当年净结余1102万元,年终滚存结余12860万元(主要是财政欠拨各部门经费造成的结余)。
    2013年,全县预算执行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做实收入卓有成效。以县委为核心的“四大家”领导班子,敢于担当,以对双牌人民和双牌发展高度负责的政治勇气和执政智慧,取向民利,通过十一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将财政收入目标调整为3亿元,压缩了收入中的水分,夯实了财政收入规模,为跑项争资和双牌发展开辟了更大空间。各部门强化了财政意识,尽心尽力培植财源,为实现财政收入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财税部门,切实强化税源分析,依法征管、应收尽收,杜绝了虚增空转收入。
    (二)收入质量大幅提升。201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达到了81.48%,创历史新高,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一,比全省平均税收占比高3.4个百分点,全省排名靠前,有望挤进省财政税收质量奖笼子。
    (三)跑项争资力度空前。去年,全县各级各部门把上争政策和资金作为弥补短收、保障支出、力促平衡的关键举措来抓,认真研究财政政策,结合双牌实际,分析双牌特殊因素,找准切入点,打造对接项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省直厅局汇报,力度和效果超过以往任何一年。2013年,在上半年资金到位相对被动的情况下,全年到位各类资金8.56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总量达到14031万元,当年增量2668万元,一次性特殊困难补助连续两年增加800万元。
    (四)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在收支缺口较大、刚性支出巨增的情况下,通过统筹调度、突出重点,基本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当年,全县民生领域支出61382万元,占一般预算总支出的66.47%。同时,在政府融资贷款受阻的情况下,财政调度资金4100万元保障了207国道改造和连接线的通车;调度资金2000余万元,保障了工业园重点项目推进的需要。
    (五)财政管理更为规范。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制度,去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三个财政管理制度,明确了财政资金审批程序和权限,促进了财政资金分配、使用行为规范,控制了财政支出增长势头。全县“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5%;“四大家”办公室县批经费分别下降了30-50%。规范预算管理,首次实行全口径预算编制,将政府所有的收支活动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各部预算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衔接,增强了政府综合调度能力。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对全县政府性债务实行“总量控制、分类管理、动态监控、风险预警”,并按计划组织偿还,降低了财政运行风险。
    二、2014年预算
    2014年,国内经济形势仍然错综复杂,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压力。从有利条件看,中央和省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释放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县委确定的经济发展思路给财政走出困境增添了自信,带来了希望。从制约条件看,我县目前财源基础仍然很差,政策性减收进一步加剧,结构调整正处于阵痛期,增长速度已转入“换档期”,财政收入步入由量到质转型的艰难攻坚期。
    2014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九届三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以建设现代财政制度为目标,以强化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强管理,提绩效、重民生,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构和谐,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双牌提供财力保障。
    在预算编制时,突出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立足县情,积极稳妥。全面分析财政经济运行形势,依据税源基础,结合全市发展形势,确定收入目标;按照轻重缓急,优先保吃饭、保民生、保运转,精打细算、量财办事,努力实现发展建设和保障能力的衔接匹配。二是有保有压,突出重点。按照“握紧拳头保发展重点,集中财力办民生大事”的要求,努力压缩办公性行政经费,清理一次性专项经费,严格建设性配套,集中财力保障干部职工工资和津补贴,民本民生配套和乡、村两级运转等重点。三是统筹兼顾、力促平衡。按照上级政策要求,继续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规范收支行为,统筹安排支出,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和政府性融资,确保重点项目、重点建设、债务偿还的资金需求,力促当年预算平衡。具体安排情况如下:
    公共财政预算方面:全县公共财政收入增长安排15%左右,具体为:公共财政收入预计34710万元,比上年增加4528万元。其中,地方收入19084万元,增长14.84%;上划中央收入12513万元,增长14.9%;上划省级收入3113万元,增长16.42%。税收占比82.11%。全县公共预算支出安排67641万元,增长22.96%,其中,县本级安排47154万元,提前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补助20487万元。
    初步匡算,2014年地方收入1908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预计4673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预计2300万元,上年结余预计81万元,收入总计为68195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67641万元,预计上解支出514万元,支出总计68155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40万元。
    2014年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预算安排9782万元,新增1279万元,增长15.04%。其中本级新增1195万元,剔除干部职工工资、津补贴增支外(下同),主要增加了乡镇机构运行、招商引资、对外宣传、“平安城市”建设等经费375万元。同时,会议、接待、表彰等经费按5%压缩,减少112万元。
    公共安全:预算安排3874万元,新增602万元,增长18.39%。其中本级新增438万元,主要增加了公安协警、检察协检、司法保障、国防教育、特殊涉毒人员收押等经费150万元。
    教育支出:预算安排13292万元,新增3225万元,增长32.03%。其中本级新增1726万元,主要增加了教育专项支出351万元,用于全县合格学校建设、教育化债、改善农村办学条件等。
    社会保障和就业:预算安排12606万元,新增4287万元,增长51.54%。其中县本级新增1083万元,主要增加了丧葬抚恤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下岗再就业配套等经费350万元。
    医疗卫生:预算安排6362万元,新增1193万元,增长23.07%。其中县本级新增516万元,主要增加了基层医疗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卫技人才基金等经费100万元。
    节能环保:预算安排1637万元,新增1334万元,增长439.24%。其中县本级新增37万元,主要增加了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基金22万元。
    农林水事务:预算安排7446万元,新增3885万元,增长108.19%。其中县本级新增244万元,主要增加了村级组织运转、农村土地流转、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第9次村民换界选举等经费200万元。
    交通运输:预算安排1955万元,新增597万元,增长43.9%。其中县本级新增343万元,主要增加了县内公路日常养护、207国道改造推进经费224万元。
    住房保障:预算安排2262万元,新增1672万元,增长283.39%。其中县本级新增200万元,全部用于廉租房建设配套。
    总预备费:预算安排600万元,新增100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201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8801万元,上年结转收入705万元,收入总计为9506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9077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净结余-276万元,年终滚存结余429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方面:2014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15033万元,支出预算14762万元,收支相抵,当年净结余271万元,加上上年累计结余12753万元,年终滚存结余13024万元。
    部门预算方面:2014年,全县共编制164个部门。当年预算总收入6812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拨款(补助)44822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804万元,事业单位财政专户返还收入1096万元,其他收入92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0487万元,加上年总结余12860万元,收入总计为80989万元;本年预算总支出8015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40340万元,项目支出39192万元,拨出经费625万元,上缴支出1万元。收支两抵,累计总结余831万元。
    经汇总,2014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安排“三公”经费支出367万元,原则按5%压减。全县部门预算安排“三公”经费总支出2680万元,原则按5%压减。预算执行中,将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文件要求,严禁无预算、超预算、超标准开支,确保决算数不超过预算数。
    按照中央和省对第三步津补贴提标政策的要求,今年,干部职工津补贴按人均2.2万元打入预算,人均提高4400元,预计增加支出3000万元。预算执行中,如果全市统一提高发放标准,我县也参照全市的平均标准执行。
    三、工作措施
    财税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和支撑,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完成2014年预算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五个方面:
   (一)发挥财政导向作用,激活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落实小微企业减半征税、取消收费项目等“减税清费”政策,运用财政信用担保、财政贴息工具,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发展。优化需求结构。通过提高津补贴标准和落实惠民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争取市政基础、交通水利、棚户区改造、环境整治、节能减排等重点投资,增强全县消费能力;通过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和开发旅游文化,来培育县城消费热点;通过构建信用体系、标准体系、监管执法体系,来优化消费环境。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落实惠农政策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贴息、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努力争取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和流通产业加快发展,提升县域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财税征管机制,完善财税考核体系,科学组织收入入库。加强收入计划管理。严格按照既定的收入目标,分解落实征管任务。树立财税“大征管”理念,突出均衡入库,调动征管主体单位、协护护税单位和各重点项目税收责任部门的积极性,强化调度管理,及时解决征管中的突出问题。推进依法治税清费,进一步加大欠税清缴力度,对规模以上企业和房地产建设领域税费实行动态监管,坚决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及时清理废止与当前经济及发展战略不相配的税费优惠政策,严格规范税费减免,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纳税环境。严格落实非税收入执收责任制,加大非税收入政府调控力度。完善财税考核体系。强化经济、财源动态监管,始终坚持收入增长与县域经济发展相匹配。吃透吃准上级政策,改革收入考核机制,正税清费,防止收过头税、空转虚增收入,切实把抓收入的重心转移到提高收入质量上来。严格收入督导、考核、奖惩、问责机制,增强各级各部门抓财税收入的紧迫性和责任感。
    (三)统筹城乡发展,改进投入方式方法,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紧盯省里实施的启动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推动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中小河流治理、湘江流域生态补偿、“五小水利”五年行动计划、“危仓老库”维修等项目,打造项目,积极争取,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农村经营体系。加大农村土地流转投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提高农业服务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调整优化公共投资结构,积极运用公私合作(ppp模式),把政府的社会责任、远景规划、协调能力和民间资本的管理效率结合起来,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全县城镇化建设。积极争取新型城镇化示范试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探索户籍管理新方式,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四)充实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标准,着力推进民生财政建设。充实保障内容。教育方面,重点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运行补贴和条件改善计划和缓解城镇“大班额”难题、以及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方面,加大力度,争取专项转移支付。就业方面,突出困难群体创业就业,争取就业资金再有增加。医药卫生方面,重点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扩面。社会保险方面,提高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计生方面,进一步落实城镇居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提高民生保障标准。主要是,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按照10%的标准继续上调。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由280元提高到320元。启动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标准,对城乡低保户实行应保尽保。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村级运转经费村均提高3000元。
    (五)坚持深化财税改革,创新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绩效水平。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创新预算编制方式,启动编制零基预算。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两个所有、两个直达”和公务卡改革。支持医药卫生、教育、科技、住房、水利等相关领域改革。着手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和职业年金制度改革准备。加强省直管县配套政策研究,提升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水平。吃透吃准政策,精准打造项目,在稳定存量基础上,今年上争资金争取突破9亿元。严格预算管理。建立“六位一体”财政运行新机制,严格执行预算和部门预算,加快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扩大预算公开范围,启动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从严从紧控制行政成本,今年起,办公性行政经费零增长,“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全面清理公务用车、规范公务接待,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强化财政监督。建立健全财政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和约束性。规范支出程序,大额资金分配要集体决策。加强预算支出刚性,严格控制临时批条,防止超预算支出。落实专项资金整合计划,制定重点建设和重大活动资金需求预案,统筹盘活财政资金。强化财政投资评审,规范政府采购,加强监管审计,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预警机制,划定红线范围,将债务管理纳入单位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表.xls

名词解释
    办公性行政经费:指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三公”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出境费)、会议费、培训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差旅费等7项经费开支。
    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个预算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衔接,涵盖了政府所有的收支管理活动,共同构成了全口径的政府预算体系。目前,我县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均已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尚处于试编阶段,待条件成熟后再提交人民代表大会审查。
    零基预算:零基预算又称零底预算,其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简称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考虑以往情况如何,从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是否有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这种预算不以历史为基础作修修补补,在年初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组织目标的意义和效果,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排出各项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并据此决定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零基预算法与传统的调整预算法截然不同,有以下三个特点:1.预算的基础不同。调整预算法的编制基础是前期结果,本期的预算额是根据前期的实绩调整确定的。零基预算的基础是零,本期的预算额是根据本期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可供分配的资金量确定的。2.预算编制分析的对象不同。调整预算法重点对新增加的业务活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而对性质相同的业务活动不作分析研究,零基预算法则不同,它要对预算期内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3.预算的着眼点不同。调整预算法主要以金额高低为重点,着重从货币角度控制预算金额的增减。零基预算除重视金额高低外主要的是从业务活动的必需性以及重要程度来分配有限的资金。
    全县公共财政总收入:由县地方收入、上划中央收入、上划省级收入三块组成。县地方收入为分别缴入县级金库的税收收入和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上划中央收入为我县境内缴纳的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收入。上划省级收入为我县营业税、增值税(含“营改增”之后的增值税)、资源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省级分享收入。
    “六位一体”财政运行管理新机制:指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推动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财政监督、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与预算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机结合财政运行管理新机制。
    国库集中支付“两个所有、两个直达”: “两个所有”指所有预算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都要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两个直达”指所有财政性资金都必须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管理,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体系,支出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直达商品、劳务供应或用款单位。
    公私合作:英文表述为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是指在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政府与私人部门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合作机制。原理与BOT相同,都是以授予特许经营权为特征,实行“使用者付费”,但更加强调公私部门的全过程合作,是BOT等传统模式的升级版。发达国家普遍将PPP作为缓解财政压力、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一次变革。在当前着力化解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的背景下,推广使用PPP模式,不仅是一次微观层面的操作方式升级,更是一次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变革-—-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求的一次体制机制变革。运用PPP可以缓解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转变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由政府包办转为公私合作,可以缓解目前融资平台债务高的问题;二是引入市场竞争激励机制,由国有企业管理转为公私共同管理,可以推动解决公共供给效率低的问题;三是拓宽投融资领域,降低或取消民营投资进入公共领域的门槛,可以解决私人资本进入难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标题文档
主办单位:双牌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双牌县政务服务中心
湘ICP备14001799号 湘公安网备43112302000107号 网站标识码:4311230009